昨日,受臺風尤特影響,福建、廣東等地高溫已被撼動,但是高溫預警仍在。
8月13日,國家氣候中心向財新記者證實,2013年7月7月1日至8月10日,中國南方滬、浙、贛、湘、渝、黔、蘇、鄂等8省(市)的高溫熱浪強度為1951年以來最強。
8月13日,《人民日報》引述國家氣象中心的消息稱,7月1日至8月10日,南方8省(市)平均氣溫為29.6℃
,平均日最高氣溫34.6℃,為1951年以來最高;平均高溫日數高達25.3天,為1951年以來最多。與歷史上高溫最嚴重的2003年相比,2013年南方地區的高溫日數更多、覆蓋范圍更廣、強度更大。
監測資料顯示,南方地區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的站次數達462站次,為歷史同期最多。8省(市)平均降水量僅為99.2毫米,較常年同期偏少55.4%,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,浙江、安徽、湖南、貴州降水量均為52年以來最少。
中央氣象臺最新監測則顯示,自2013年7月1日以來,中國南方地區(注:不限于上述八個省份)的續高溫天氣已成為1961年以來最強高溫天氣,為52年來歷史之最。
8月13日,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。截至今日,中央氣象臺已連續20天發布高溫橙色預警。中央氣象臺13日發布的最新預報顯示,浙江、安徽、湖北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溫仍可達40℃-42℃。未來三天,雖然高溫范圍和強度較前期將會逐漸縮小和減弱,但是江南、江淮、江漢、重慶等地仍將出現35℃的高溫天氣。
中國氣象局網站11日消息稱,預計8月18日后南方高溫天氣將明顯緩解,但氣象干旱仍將持續或發展。在8月8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中,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、研究員姜彤說,“基本結論是高溫在8月15日、16日左右結束,但干旱可能會持續得時間更長,因為屆時的氣溫依然還會變化。”
持續高溫和降水量減少,已經在南方部分地區造成嚴重干旱。監測資料顯示,南方八省份由于高溫致使平均降水量少于歷史同期一半,干旱嚴重。
國家防汛抗旱總總指揮部網站最新消息顯示,截至8月12日,全國有9022萬畝耕地受旱(多年同期1.27億畝),其中作物受旱面積達7957萬畝,重旱2282萬畝,干枯695萬畝,缺水缺墑面積1065萬畝,有782萬人、275萬頭大牲畜因旱飲水困難(多年同期1015萬人、753萬頭)。
據江西、湖北兩省民政廳統計,截至8月8日,持續旱災造成2省1153.5萬人受災,飲水困難人口290.2萬。截止目前,國家減災委和民政部已經對湖南、江西、湖北、貴州四省旱情,啟動國家四級救災應急響應。
據武漢區域氣候中心8月12日發布,截至8月11日,湖北81.6%的縣(市)出現不同等級旱情,其中31.6%的縣(市)出現重度以上干旱,11.9%的縣市達到特旱等級。該中心預估,到14日,全省達到重度以上干旱的縣市將超過42%。此外,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于8月11日20時,將全省抗旱應急響應由四級提升為三級。
江西省氣象臺12日發布干旱橙色預警,全省范圍內有79個縣市出現氣象干旱,其中25個達重旱,16達特旱。截至11日17時,旱災共造成江西省578萬人受災,農作物受災424千公頃,直接經濟損失26億元。
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氣象部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,6月29日至8月11日,全州縣已連續40多天無有效雨。其中,整個7月份,全州縣平均降雨量9毫米,只有該縣歷年7月平均149毫米的降雨量6%,為1953年該縣有水文記錄以來歷史最低。